堆云堆雪 李象群:裸體不等于色情 日照印象雕塑
前言:在正在展出的“2008年第三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最令人關注的莫過于雕塑家李象群的作品《堆云堆雪》,此作品在展覽開幕當天,便遭到部分觀眾向主辦方反映,主辦方最終采取了用一塊布遮掩私處的方式平息了部分觀眾的不滿,然而同時也引起了其他觀眾及藝術家本人對此做法的質(zhì)疑。當我們趕到展覽現(xiàn)場的時候,令藝術家及觀眾更意想不到的一幕發(fā)生了:展覽方不知以何種原因?qū)⑺囆g家要求打在作品上的射燈取消了……
記者:關于你的作品被要求用一塊布遮掩私處,這個事件很多人一直很關注,因為這關系到藝術家創(chuàng)作自由,以及表現(xiàn)的意識形態(tài)等學術自由問題。首先談談你這一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吧。
李象群(以下簡稱李):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對于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如果對歷史提出一種質(zhì)疑的話,那么這件作品就是有意義的;如果用一種欲望的眼光看,那這件作品就是媚俗!即對權貴的闡釋:穿上衣服就是權貴,脫掉衣服就所體現(xiàn)的是人性。這既是一種符號又是一個載體,這里邊透著一種矛盾的沖突,這正是我想要表達的。為什么對作品的反響這么大?有的是憤怒,有的是喜愛?當他覺得有一種情感在里面,所描述的是一種人性。當人們有一種欲望的時候,作品中的眼神又把我們拉回到理性。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種矛盾,而我又把這種矛盾帶給了觀眾。
記者:對于發(fā)生這一事件,你事先是否有所預料?
李:之前我并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開展的第二天,有一個人跑到展覽部希望把這個作品撤掉。展覽部門回復她:個人的意見怎么可以把作品撤掉,簡直是無理取鬧!
朱:據(jù)說《堆云堆雪》是由于一些觀眾的反映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要求對作品做相應的處理,結果用一塊方巾遮掩私處,那么你知道這些被稱為“向上面反映的觀眾”人數(shù)多嗎?
李:我不太清楚,上面既然要求遮上,那我也就只能照辦!但是對于我來講,我很對不住我的作品,我也對不住我的觀眾,少數(shù)觀眾要求我必須改變我的作品,這是對人性的不尊重,也是對我的不尊重。那么我作為藝術家的權利體現(xiàn)在哪呢?我不能成為被任意宰割的對象,藝術家也有藝術家的權利,觀眾有觀眾的權利,你可以去表達個人的觀點,也可以在媒體評論它,但是你不能阻止這個作品展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侵犯人的權利。
記者:是不是部分觀眾將作品本身的創(chuàng)意給曲解了?
李:對,是曲解。我們不是一定要死盯著這件作品塑造的是誰,但是作為一個載體,我是傳遞的一種觀念,一種對歷史的觀念。
記者:《堆云堆雪》表達的思想和本身的情感與本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主題有怎樣的聯(lián)系呢?
李:本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主題是“色彩與奧林匹克”,就奧運來說,奧運體現(xiàn)的是運動的精神,這種精神蘊含著一種活力,一種和平,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恰恰和色彩有關,其實色彩體現(xiàn)的是就是人性,和人與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之間達到了內(nèi)在融合的關注,這件作品關注的就是人性。
記者:那這種人性從表現(xiàn)上說,你肯定是經(jīng)過不斷的推敲,那么在推敲的過程中你是怎么考慮的?
李:我是以肖像作為我創(chuàng)作的載體。我想在里面表達我對人性的一種關注。這也是我內(nèi)心所希望的。就身份來說,在藝術中男人可以暴露出來,為什么女人就不可以?我就是在反思這個問題。
記者:你剛才提到,對人性的一種反思是你這件作品所要表達的觀念,那為什么偏偏要選擇“清宮女子”的形象,而大家都覺得這個女子就是慈禧。是不是這一形象對當下社會及文化另有所指。
李:其他的形象也許可以,但這個形象更具典型性。因為我對一些老照片有很深的印象,但對這些元素并不是隨便的借用,是綜合而成的藝術形象。我們通??吹降拇褥男蜗笫且粋€老人,我自然不會把一個老人的形象借用過來,我只是覺得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堆云堆雪則是引用了一個環(huán)境的名稱,那是北海后邊小花園里的一幢建筑叫“疊翠樓”,院子里有一些假山石,人稱 “堆云堆雪”,名字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其實堆云堆雪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的時候是存在的,有的時候是消失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它們可存在的一個道理和可存在的一個條件,而一旦條件消失它們也就沒有了。
記者:在網(wǎng)上,有一部分網(wǎng)友質(zhì)疑這件作品,他們覺得并不是大眾的思想過于保守,而是這一作品采用了“慈禧”的形象,而“慈禧”的形象在某種意義上是代表了一種傳統(tǒng)的文化,你強行的把一種傳統(tǒng)的形象“裸體化”,他們認為是對歷史,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不尊重。
李:其實我很不理解這怎么是對歷史不尊重呢?!人是從母體里是穿著衣服出來的嗎?這樣的話也就不能稱作為人,或者是很奇怪的人,這樣的人應該送到博物館去。
記者:用裸體這種形式創(chuàng)作的雕塑作品在當代藝術中并不少見,你是如何定義藝術作品的“色情裸體”與“藝術裸體”的?
李:那要就具體的環(huán)境和情況才能確定,尤其在藝術層面,我們怎么確定它是色情的和非色情,如果是色情的,即使穿上衣服,也許一個眼神也會顯現(xiàn)。所以說,裸體不一定是色情,裸體本身并沒有錯。
記者:裸體本身沒有錯,而是慈禧這一形象代表了當時社會的一種特定的身份及文化的象征。她代表的不單純是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文化,應該要區(qū)別的對待。
李:其實我并沒有不尊重歷史,但是我有個人對歷史的解讀方式。我感興趣的是,中國當時怎么能開拓出自己的航海,怎么能建立自己的海軍,怎么會發(fā)展貿(mào)易,怎么又有后來的蒸汽機,怎么會有從國外引進的科學技術呢?這些都是誰帶來的?我們不要忘記這些,我們離那個時代太近了,如果說我們跟清朝在年代有段距離的話,我們也許就不會這樣說了,所以肯定會有矛盾的。每個王朝都有他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反過來看我們的社會,也是這樣的。每個時代都有她陰暗的一面。我們應該從長遠來看,要看到她積極的一面,而不能死盯著她消極的一面,為什么就非要沒完沒了抓住人家的小辮子呢?!這就是不思進取,總是說別人的不足,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呢?我們應該反思自己,那種思維方式是有問題的。我就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的。
記者:你肯定認為你的這件作品是藝術的裸體,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它是一件色情的作品。你所要表達的觀念跟觀眾對作品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對此你如何看待?
李:對于這個,我只能說在審美上我們是有差距的。他的這種審美修養(yǎng),尤其是在藝術教育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上有一定缺陷。我只想能夠真誠的表達自己的藝術觀點,我只是展現(xiàn)給觀眾。
記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引導大眾更好的把握作品的內(nèi)涵及提高對作品的判斷力。
李:我建議大家應該多去北京798文化藝術產(chǎn)業(yè)區(qū)、宋莊和上海的莫干山藝術區(qū)走走,對當代藝術多了解一點。我們看到798,剛開始有一些工人對這些藝術不解,但是現(xiàn)在他們卻可以跟你談藝術。因為,他們在這個環(huán)境下久了,就知道怎樣去理解,從表面到深層慢慢去把握,需要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記者:雙年展的學術委員會是否是由于你所表達的這種思想,這個作品而被入選的?
李:這是很關鍵的一點,這件作品是經(jīng)過眾多評委專家層層選拔進入雙年展的。他們都知道作品的真實情況,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我事先沒有料到的,對此,我也覺得很無奈。
記者:那你是否就展覽方做出的這個決定跟他們交涉過?
李:我覺得沒有交涉的可能性,也不會去交涉,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只能去妥協(xié),畢竟我們生存在這個環(huán)境當中,不是在國外。說心里話,我也是在為大局考慮,大局需要我犧牲我也會毫不猶豫的犧牲。
記者:作為藝術家,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與立場,面對這種情況,藝術家的主體精神體現(xiàn)在哪里?
李:其實我的初衷是出于個人的審美與個人對歷史的一種解讀,我想更多的體現(xiàn)現(xiàn)代人的一種價值觀。所以,我更突出的是人性的尊嚴,所以我才這樣去做,我是想告誡我們的同行和我們周圍的人群,作為文化和藝術,是應該站在思維的前沿,然后我們不斷去創(chuàng)新、去提出問題,并就一些問題提出反思,然后大家去探討,這應該是我們要做的。實際上這也是每個公民對社會的一份責任。
記者:創(chuàng)造力是藝術家的生命,藝術家需要有一種精神,對既定的傳統(tǒng),社會的道德,要有一種超越,而不是踐踏它,這也是藝術家要做的。
李:如果出現(xiàn)了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大家一起去思考、去討論的。是對是錯是可以去評判的,但不能草草的用一個東西去遮擋,也不要草草地把它否定掉,這樣都是不對的,都是對問題本身的回避。這樣的做法本身是不想去解決問題的。
記者:其實這個事件的影響一開始并不廣泛,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樣的局面,我認為跟媒體的一些無限制的炒作有很大關系,他們的報道都差不多,并沒有進行深入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大眾傳媒對這一事件的報道的?
李:其實我希望最多的還是,媒體可以跟我進行深入的對話,了解我的作品所表達的思想,而不是把我的思想排除在外,只憑個人對作品的喜惡或是所謂的“賣點”,不負責任的亂寫一通。希望大家能認真地去看待作品、去評價作品、從深度上去剖析作品。目前大家并沒有從一個真正美學的角度、歷史地眼光去面對這個作品,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歷史”不是“教科書上的歷史”,而是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思考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并找到一種可信的角度,這個時候才可以真正的了解歷史。
記者:通過和藝術家的深度對話,我們了解《堆云堆雪》這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初衷和表達理念。這是藝術家以作品為載體對歷史的一種解讀,體現(xiàn)了藝術家對藝術的理解。最后,我們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夠?qū)@個作品及這次的事件作出客觀,公正的輿論。
日照印象雕塑有限公司